虎年大吉-欢欢喜喜过大年

除夕

家人的团圆就是最美好的

除夕夜

有没有觉得,越来越没有年味了。小时候,我们经常说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。因为过了腊八,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打扫屋子、早早准备年夜饭的菜单,浓浓的年味儿,就在忙碌和期待中扑面而来。

 

可是今年,腊八过去很久了,直到现在,我依旧没有啥过年的感觉。

 

同样是过年,为啥感觉天差地别呢?

 

后来,我想了想,发现原因其实就是——没盼头

 

小时候物质条件没那么好,只能期盼着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服、放鞭炮、吃好吃的,看规模盛大、明星云集的春晚,自然充满了各种期待。但现在物质水平大幅上升,好吃的食物、好看的衣服随时都可以买,好看的节目随时可见,新年自然没什么特别之处了。

 

那么,该如何帮孩子找到年味呢?

 

这里盘点了几部跟春节有关的片子,里面蕴含着找回年味的关键,也很增长见识,嫌年味儿不够的话,推荐你们全家一起看起来。

 

年味,是温情和暖意

 

第一部纪录片叫《过年》,是央视拍摄的系列纪录片,共拍了2季。

 

第一季有3集,记录了吉林省的乌拉街小镇上几户人家欢庆春节的过程,细致地展示了满族人的春节习俗。

 

 

第二季有5集。与第一季相比,这一季跨越的时间和区域更为广阔,涉及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,和东三省30多户农家百姓。

 

 

如果总结一下两季纪录片的共同特点,大概可以称之为:

 

“舌尖上的中国之春节特别版”。

 

是的,拍的就是大家怎么准备年夜饭的过程。

 

 

 

这部纪录片里,还讲述了很多人家的年夜饭和背后的人生故事。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,年夜饭的菜式和做法也千差万别,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大相径庭。

 

但没关系,每道家常菜里都充溢着爱和温情,就是一整桌最美味、最值得期盼的年夜饭。

 

 

年味,是一种慰藉感

 

如果说《过年》系列的纪录片,通过对“吃”的讲述,让人体会到舌尖上的年味儿,那么《春节》,则是通过春节拜神和祈福的习俗,让人在仪式中感受春节的历史由来。

 

《春节》这部纪录片共分为5集,每一集一个主题,分别是团圆、祭祀、驱邪、祈福、闹元宵。

 

年味,就是找到儿时的记忆

 

2016年英国BBC制作了一部关于中国新年的纪录片,叫《中国新年,全球最大庆典》。

 

 

光从名字上,我们就能猜到这部纪录片会以怎样的方式,讲述中国新年吧。

 

 

与前面两部新年纪录片相比,BBC的这部纪录片,更像是一部新年风俗百科全书。片中几个主持人奔赴全国各地,介绍了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新年活动。

 

正是在这部片子里,我有了一个深深的感受,那就是所谓的年味其实就是本土化,保留越多传统文化的地方,年味也就越浓。

 

很多人在大城市里之所以感觉没有年味,其实就是因为离历史、离民俗、离童年太远了。

 

物质丰富的当下,很多人都丢掉了先辈们最重视的仪式感。

 

《小王子》里说,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。

 

如果过年的时候不穿特别的衣服、不吃特别的食物、没有任何特别的活动,那新年就和平常日子没什么不同。

 

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,来增加年味呢?

 

我想,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故意给自己和孩子增加麻烦事,让新年的每一天都有仪式感。

 

比如,增加一些代表过年的物件儿,对联、灯笼、剪纸、窗花、红包等,给孩子买有美好寓意的年衣。

 

比如,保留一些过去的过年习俗,腌腊八蒜,打扫房子,包饺子等,带孩子去亲戚家拜年,孩子要恭敬地给长辈拜年才能得到红包。

 

比如,准备一些集体活动,例如桌游、扑克、麻将或成语接龙等,尽量把大家都调动起来……

 

(贺岁电影《恭喜发财》剧照)

 

在一切都追求便捷高效,快节奏大行其道的当下,过年,能让我们慢下来,在一件件具体的微小的事情中,细细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
 

所以,到底什么是年味儿?是家人团聚的欢乐、敞开心扉的坦然、互相慰藉的暖意与稳稳的安全感。

 

过年,过的就是仪式感。正是这些仪式感,拼凑起了年味,成了儿时最美的回忆。

 

END

扫描二维码获取

更多精彩

童学启蒙

欢迎来到童学启蒙亲子社区,亲子经验交流,学习资源分享。 愿在宝宝的成长路上,我们共同前行!
HiKid » 虎年大吉-欢欢喜喜过大年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